谢和祖籍二考-谢仁聪/文 |
|
发布时间:2011-07-31 11:10:53 发布人:宝树网 新闻来源:原创 |
|
谢和祖籍二考
    公元1996丙子年丁酉月望日笔者所著《谢和祖籍考》至今12年,其间多方考证就以下问题加以说明。     一、公元2002年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李学勤主编,任崇岳等编著【中华姓氏谱·谢姓卷】139页对豫西内乡县余关乡谢寨村谢氏明始祖和公为宋谢枋得第十六世孙提出质疑。对此笔者对多年来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深入研究。根据中华民国20年谢启瑞所撰【谢氏联谱】载:晋文华殿大学士拜征讨大都督赠太傅封建昌公谢安公下传22世孙为唐惟茂公。    二、谢安生于公元320年——卒于公元385年,按每代25年,22代共550年,550年后为公元870年——公元935年。正値唐未黄巢做乱年代,中原大乱。福建省漳浦县后雄村谢允立於公元1982年重抄谢府族谱载:唯熙之公,由湖南光州固始县始迁福建泉州,继迁建宁唐石山躲避战乱。延至孙有功公,有功公下传8世孙为元光啟公,即谢安公32世孙。根据枋得公为谢安的哥哥谢奕37世孙。光啟公辈长枋得公5辈。按照辈份变化规律每450年大门与小门可相差7辈,元光啟公虽长枋得公5辈而年龄小于枋得公,有此可证光啟公为小门下传而不是大门枋得公下传后人。据福建省漳浦县后雄村谢允立重抄谢府族谱载:豫西内乡县余关乡谢寨村明谢和上朔13世祖为元光啟公。既然元光啟公不是枋得公的后人,那么谢和也就不是枋得公16世孙,而是元光啟公下传13世孙,即唐惟茂公下传24世孙,即晋谢安公下传46世孙。 三、和公错为枋得公16世孙之因 其错在于福建省漳浦县后雄村谢允立於公元1982年重抄谢府族谱时误将“盖自周宣王封伯于谢,当时俱以食邑为氏,谢姓实始于此也。历周、而汉、而晋、而唐、而宋济济众才,难以枚举。惟茂之公,由湖南光州固始县来闽,曾避乱隕遁建宁,阳,唐石山,延至大有功,始迁泉州玉佛寺东西塔边,传二子,因遭兵燹敌,一移龙岩,二移漳浦县十八都衡山(即今横山)马口南马场(又名洗马池)。生3子传9孙……”中的“惟茂之公”中的“茂”字写成“熙”字,成为“惟熙之公”,“而唐”写成“而磨”,“济济人才”写成“济济人财”,“泉州”写成“泉群”。尤其是将一个“茂”字误抄写成“熙”字,一字之差,使漳浦县赤湖乡后雄村本来清楚的世系张冠李戴,使唐惟茂公22世孙元光啟公错为宋枋得公三世孙。       总上所述,豫西内乡县余关乡谢寨村明始祖谢和祖籍应确定为现福建省漳浦县赤湖乡后雄村,其上朔13世祖为元光啟公,上朔24世祖为唐惟茂公,上朔46世祖为晋太傅谢安公。                             谢和第16世孙谢仁聪写于2008年9月10日  联系人:南阳市宝芝堂大药房   谢仁聪 地址:南阳市医圣祠街478号   电话:0377——63020193
(本文已被浏览 836 次)
|
|
|
|
|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6条评论,每页显示5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
2024-08-07 zXfpcVGtw |
评:oyhHZxXki |
|
2024-08-04 znAiVmuFoqEWSajX |
评:DHMwlFovKs |
|
2024-07-27 tPLEwNDcgKiG |
评:WBZUrCQXIbKcgP |
|
2024-07-22 PNRJKiXzxZwSafUE |
评:AvShHIULPtJjz |
|
2024-07-19 DqBbanzO |
评:DohQmiFyPbnZWC |
|
2024-07-10 HxZrcTpD |
评:ayjxkNGofVwlC |
|
|
→ 发表我的评论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