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里积谷山池上楼是永嘉谢氏的发祥地 |
|
发布时间:2012-11-11 13:39:35 发布人:宝树网 新闻来源: |
|
    温州城里积谷山池上楼是永嘉谢氏的发祥地,秀甲一城,永嘉太守谢灵运寓居此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登池上楼》,引起历代文人墨客朝拜登临欣赏,并歌咏这里的好山水。历代谢氏迁入楠溪流域,形成众多聚族而居的村庄,他们或建立宗祠牌位,或建立亭台,或雕刻画像,或在村口建造坊门,纪念先祖谢灵运。近日,永嘉新闻、文化界人士前往探访温州积谷山池上楼,重温谢灵运的诗歌,体味谢公的山水情怀,遥想历代谢氏先祖迁居南溪山水间,耕读传家。
宋淳化五年(994),古亭刘则英《苍松公开创传》载,胡行(858~937),字文先,号苍松,福州长溪(今霞浦)人。唐僖宗中和元年(881)中秋,“自漳越分水岭,由瑞、平到永嘉,渡蜃江,北溯楠溪至神宫岭驼山之右。……其时居于里者皆谢氏,永嘉郡守灵运之遗裔也。中有雪窗公,家饶富,行清洁,笃诗书,而未尝萦情于闻达。……遂留宿焉,博谈数日,两相契合,不忍释手……欲留公主西席。一女(862~940)方笄,许纳为室。……宋太祖开基后,谢氏零丁,胡氏已瓞延五世,聚族而居矣。其贤裔瞬楷(926~1008)公偕侄俊美(934~995)甫等委英创谱以昭世系,因述乃祖初到所见鶒鸂(紫鸳鸯)五只……其昌为五世后……遂改谢堡而为五鸂,复命予笔诸谱,使后世子孙知祖宗所由兴,五鸂所由名也。”
楠溪谢氏聚居多地。溪口《戴氏宗谱》载,“始祖讳东(1049~1102),字天旭,先世自闽来台之仙居黄婆滩(今皤滩)。……天旭翁弱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至温之楠溪,宿于合溪,其地谢姓者一见而异之……天旭翁未几相度地形,为合溪鼻祖。”渠口棠湾《郑氏宗谱》载,宋朝福利村有谢氏居住。《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永宁乡四十都谢埠”,即今沙头镇石埠。现今福利为潘氏聚居,溪口为戴氏、李氏聚居,石埠无谢氏人口居住。
楠溪惟五鸂谢氏延续历史最为久远。芙蓉《陈氏宗谱·节妇传》:“第三十世太孺人五鸂谢氏,乃行焕十三有鼒公字良辅之元配也,名门闺淑,及笄归公。……乾隆丁丑(1757)寿七旬,时胞弟天章公任浦江司训,为请旌表。”另有陈有綖(1697~1775),字良昭,号灵峰。配枫林徐氏(1700~1752),子八;女一,适五鸂浦江司训谢天章第四子。楠溪各姓宗谱中常见谢天章作品,文末署“岁进士杭州府于潜县儒学转金华府浦江县儒学谢天章。”谢匡洛《重修东社邹氏族谱序》:“是岁,余在杏川(今杏岙)教读。为首往馆请余……大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岁在丙申孟冬月吉日。鸂溪后学谢匡洛谨撰。”辈分用字与鹤阳谢氏相同。谢氏后裔逐步扩散到五鸂下宅、小茅垟、溪口大谢等村,民国时期再迁居枫林镇上居住。谢灵运次孙谢超祖的二十世孙谢诜,在北宋太平兴国(976~984)间,入赘鹤阳张氏,为鹤阳谢氏始祖。谢灵运次孙谢超宗后裔辗转安徽亳县、河南上蔡、浙江台州黄岩路桥居住。宋绍兴间,谢复经父子自路桥迁居楠溪谢岙(今鲤溪固陶村),元末后裔转迁渔湖,明时迁入蓬溪,位于鹤阳下游。兄弟分家,后裔各奔东西,在楠溪流域重新会合
(本文已被浏览 390 次)
|
|
|
|
|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2条评论,每页显示5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
2024-07-27 IxBWZQMOLfG |
评:vJgeZmFLqsRjdx |
|
2024-07-22 LOKYWiXIyQuUo |
评:FnexvupcVoszy |
|
|
→ 发表我的评论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