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流传“夏九九” 于谢氏谚语大同小异 |
|
发布时间:2013-05-22 22:00:31 发布人:宝树网 新闻来源: |
|
人们对“冬九九”比较熟悉。其实,在我国古代还有“夏九九”一说。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作为头九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顺次称为一九、二九……直到九九。在这81天里,是一年由较热到最热又到较冷的日子。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 有关“夏九九”的谚语在明代就有记载。明代谢肇淛《五杂俎》曰:“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 “夏九九”谚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清代顾铁卿《清嘉录》卷六三“伏天条”又“夏九九”的记载,顾氏说:“旧俗有‘夏九九’今已不传,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日为初伏……又引周遵道《豹隐纪谈》云石湖居士戏用乡语云土俗以夏至后九日为炎燠之候,相传有夏至未来莫道炎热之谚……” 根据顾铁卿所说,石湖居士(即宋代的范成大)用乡语谈谚语,说明在宋代已有“夏九九”之说。而到了清代,则“三伏”与“夏九九”并称。 在谢肇淛(音:zhè)谚语的基础上,民间也有“夏九九”歌谣的流传,内容与谢氏谚语大同小异。 如江南地区流传的歌谣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大部分地区流传的歌谣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不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如今,除了上年纪的老人还知道“冬九九”的歌谣,“夏九九”歌谣知道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
(本文已被浏览 226 次)
|
|
|
|
|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4条评论,每页显示5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
2024-07-27 TmwUelbktG |
评:SFOYxBZPVIgsjhpk |
|
2024-07-19 OtMgsiaHYJGTpFP |
评:NWrKSZIVjdF |
|
2024-07-10 FbwUHmatINXxg |
评:cICawoByngdWFUk |
|
2024-07-08 hotBrRQzEXDF |
评:eNEcrVzHq |
|
|
→ 发表我的评论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