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县西港乡乌竹林广慈宫 |
|
发布时间:2010-07-15 00:27:04 发布人:宝树网 新闻来源: |
|
| |
台南县西港乡乌竹林广慈宫 晋太傅 谢安1690岁诞辰系列报导(十六)   台湾新竹 谢兴榜       宫址: 台南县西港乡港东村11邻乌竹林58号  主祀:谢玄 乌竹林史志   资料来源:李淑玲     乌竹林,位于台南平原中部,海拔五公尺,于台南县曾文溪北岸边,西港乡正东边一公里处,昔曾文溪未造堤岸前,此地遍见竹林密密麻麻,由西往东望去浓密乌黑,故称“乌竹林”,东临“东竹林”同为竹林丛生之地,北临“八份”相隔,明治三十六年 ( 公元1903年 ) 的人口调查,是66户314人的村落。村民以谢姓宗族为主,其来源诸多争议,不过经由当时的人文环境与聚落发展前后关系,推之:“乌竹林,谢是当地大姓,但来源有多种说法,庄庙《广慈宫渊源沿革碑》碑文提及,先祖是郑成功之部将;另外方淑美《西港刈香之空间性》指出,开基祖谢记凉是在乾隆末叶由学甲移居此地的;但当地居民却以为其祖来自邻近的麻豆谢厝寮。配合文献及海岸变迁的情况,以第三种说法最为可靠。” 战后设村时,合“双张部”、“下面厝”和“乌竹林”等三庄为“三乐村”,意取三庄合乐之意;民国六十七年“大村制”时,八份村与三乐村合并为一村,因都位在“西港”东边,故称“港东村”。 乌竹林广慈宫     乌竹林广慈宫为三开间式建筑,另有东西两厢房名为“汉苑唐轩”及“内蕴多文”。“汉苑唐轩”现为庙务处理时的地方;“内蕴多文”则是大轿、狮阵家俬与庙务相关物品的存放处。庙门左右有石狮镇守,厢房上面则有楼阁。庙前有一水池,为昔日蓄水之处,现已围上栏杆并禁止垂钓,避免危险。庙左侧有一榕树,平时为民众乘凉休息或闲聊之处。紧邻榕树旁的一楼建筑,是港东村活动中心(港东关怀中心、港东小区守望相助巡守队和临时村办公室都设置在此)。 由沿革中描述本村祖先追随郑成功来此(乌竹林)查证。郑成功在(1661年清世祖,顺治18年)由厦门与金门固守处进攻台湾,在1662年二月荷兰人向郑成功投降,结束荷兰人在台湾的三十八年统治。之后郑成功开始进行附近区域的开垦。以此推论,本村(乌竹林)历史与广慈宫庙绩已达三百余年历史。     在民国九十三年庙方自行印制的传统民历上,关于广慈宫历史沿革的说明:“于1853年(咸丰三年十月)竣工后,其后因年久失修,在1903年(同治三十八年)庄民协议,上金三百元醵金、二次修缮加以保存。”再经由最近一次翻修纪录:“本宫自民国六十七年第三次重建。历经二十九年岁月,经过数次地震、台风侵袭,庙顶大脊龟裂、剪粘脱落、庙身与庙室漏雨不堪、前踏层凹陷,有碍观瞻。民国九十三年第五届委员会成立,召开信徒大会,由副主席提案翻修,事经委员会赞同及信徒大会通过,以自由乐捐募款方式设立专款专用,经一年集资,至民国九十四年四月二日(岁次已酉年二月廾四日)午时,完成工程招标,以壹佰捌拾玖万元,由新港乡林顺德剪粘师得标,工程顺利进展,至民国九十五年正月鸠工。民国九十四年完成本宫寺庙及庙产登记,自此产权规纳管理委员会职管。民国九十五年幸遇西港庆安宫香科,再由第六届委员会接任,延续庙内油画、油漆、前踏层整修,至民国九十六年 (公元2007年岁次丁亥)四月全部翻修完成,至五月初四日再次安座谢土奉安。今庙貌一新巍峨壮丽、丹漆辉煌、楹角灿烂、神光赫濯,益坚信众信仰行善之心,则神立5昭布以集未艾之麻,降无疆之福。”    由于环境变迁,已由农业时代进化到科技时代,因为就业的关系让乌竹林年轻一代大多外出谋职或是定居于外。盼在工作累时想放松一下,心情不好想纾解一下,记得回乌竹林逛逛,到广慈宫拜拜!乌竹林欢迎大家有空到乡下逛逛,感受一下乡下的清闲,参观乌竹林广慈宫金狮阵无形文化资产! (以上据国立台南大学李淑玲硕士论文部分节录) 郑成功、谢厝寮、乌竹林与广慈宫的密切关系 闽语黑暗为“乌”,昔日有茂密的竹林,故得名。庄庙碑文提及,先祖是郑成功的部将,军分一旅驻扎西港仔堡乌竹林,是开发甚早之地。另据方淑美《西港刈香之空间性》指出,其先祖谢记凉于乾隆末叶,由学甲方面移居而来此地。当地,谢为大姓,耋老却云其祖来自麻豆谢厝寮,推测可能是先由学甲来到谢厝寮,再由谢厝寮到乌竹林。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村落的位置,原先是以广慈宫为中心,和下面厝约隔50公尺,明治三十七年的《台湾堡图》亦如此显现。由于居住不平安,陆续往东,往南迁移,现和下面厝只有一路之隔。酒店巷位于庄庙广慈宫西北角约100公尺处,为当地人才知道的小地名。约民国二十年左右,只剩二、三户,有农路,土地重划后,现存三四将军祠及一、二口古井。昔时酒店巷的首富谢掀,于咸丰二年,曾出资整建广慈宫。    从前汉人无法移民久居台湾的原因,是因为原住民对入侵台湾的人都给予歼灭性的打击,使其无法长期生存。十七世纪荷兰人占据台湾后陆续有汉人来台,此时的汉人依附台南热兰遮城的荷兰人,有时是互利营生,有时又互相敌对不甚平靖。汉人没得到强大政权保护,无法安全稳定的落籍定居,他们必须时常往来于海峡两岸。直到了有强大的武力以为后盾后,汉人才能安心落户于台湾。郑成功攻克台湾之前,鲜有汉人在台湾长期垦荒造厝或定居落户。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荷兰人投降,郑成功为了充实军备抗清,在台湾实施屯田制,谢姓部将屯田于乌竹林、学甲、谢厝寮及其它各地,后裔在南台湾繁衍,人口众多,数百年来贤才辈出。学甲的新凯公谢姓一脉,其祖源是福建福州连江八都杨景乡谢氏。新凯公随郑成功渡台,他可能是最早渡台的谢姓人士,时间在公元1661年,在台繁衍至今(2010年)约350年。台湾第一批或最早从大陆移民的汉人,最长历史也是约350年。 乌竹林广慈宫沿革    本宫奉祀谢府元帅、保生大帝、中坛元帅、太祖先师。其由来忆自祖先追随郑成功,驱荷覆满恢明护汉,率军到台开疆辟土,由鹿耳门登陆,军分一旅扎驻西港堡乌竹林,始奠庙基,初以土墼座砖,而兴建简陋设备以祀神祇,因邻近居民,祈愿灵验显著,庄民信仰者日增,于咸丰二年由庄民谢掀发起募集捐金壹仟元,并提供劳力兴建,于咸丰三年十月竣工,至今已历三佰余年悠悠岁月。又于民国十八年时,承本村保正谢燕先生,谢棕先生暨全村耆老,同意捐资重建拆旧翻新,历经漫长岁月,风雨吹袭,丹青剥落,颓坏不堪,至于民国六十七年二月,由于本乡乡民代表会主席谢英昌暨全村民众,同意重建庙宇,始有地方士绅及内外贤达醵资经费于参佰余万元,工程浩大,庙貌巍峩,雕龙琢凤,石堵人物美丽,换然一新,至民国六十八年腊月始告鸠工,本村村民感念各界贤彦硕德,捐献莫大公德以勒石而志芳名。 台南县传统文化资产:广慈宫金狮阵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姑妈宫庄某陈姓庄民于曾文溪(当时称之十八丛松凹湖),发现神船一艘,船内锣鼓喧天,船首安置王令一纸,书写着“代天巡狩”尊号,全庄庄民共议恭迎回姑妈宫奉祀,甲辰岁时,首次由姑妈宫、八份、东竹林、荔枝林、乌竹林、双张廍、下面厝、管寮、檨子林、后营、下宅子、土库、打铁庄等十三部落、倡议进行三年一次的请水绕境,是为姑妈宫请水时期。至清道光五年( 公元1825年 ),下马樟牌因洪水冲失,香火一时中落,香科祭典进行有所困难,经三十六庄长请告赐示,承代天巡狩“谕旨”指定,由同境内之西港庆安宫接办,至今香域已达98村庄,有“台湾第一香”之美誉。 乌竹林广慈宫金狮阵为台南县定传统艺术文化资产。乌竹林从姑妈宫时代即组金狮阵,俗称“狮母”或“狮祖”,系刈香境最早之金狮阵。今天绕境入庙之安座,皆由此阵担任千岁爷之“开路先锋”,千岁爷之安全由它一手包办,轿号排一号,可见其在刈香时地位之崇高性。乌竹林与谢厝寮为同宗族,谢厝寮纪安宫主神谢安,广慈宫主神为谢玄,基于此,麻豆香最后一天乌竹林会前往谢厝寮助阵,西港香最后一天谢厝寮金狮亦会来助阵,入庙时则有两阵合一的盛大场面。丙戌香科学甲谢姓师团亦来赞威,而有三只金狮一同于西港香入庙之盛况。金狮阵则均由乌竹林所传授。 金狮阵的起源与演艺    在农业社会中,由民间信仰发展出迎神祈福,吉兽驱邪,庙会庆典等等,在这些活动之中,舞狮即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狮子的长像威猛,素有“百兽之王”之称,自古即被视为一种吉祥兽,也因而被发展成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而金狮阵却又有别于一般之舞狮,它是由宋江阵衍化出来的一种阵头。既拥有宋江阵的强大阵容,又有舞狮的表演。“乌竹林广慈宫金狮阵”传统就是西港庆安宫三年一科王醮大刈香时的开路先锋,具有悠久的历史。    台湾的舞狮相传是在清朝初期,大陆居民迁移来台时所带进来的。由于移民的过程必须冒较多的风险,因此很多人在移民时,都会带着家乡的神明,沿途加以护持,进而建庙祭祀。渐渐的庙宇成为村民聚会的中心,不同祖籍的人聚居不同的村落,当年,这些不同的村落,往往为了争夺土地或其它因素而互相仇视,甚至械斗。居民为抵抗外人的欺侮,于是开始有乡勇的组织。大家在农闲之时,勤练国术,强健身体,用以保卫乡里。而在村里遇有庙会之时,为了增加热闹的气氛,又组成了狮阵。这样的狮阵是具有武术基础的,它与一般的舞狮又有了不同的形态,也就是今日各村里中隶属于庙宇中的“金狮阵”。    乌竹林金狮阵为西港庆安宫千岁爷绕境刈香活动中的开路先锋。因此每逢三年一科的香期,就是村民总动员的时候。由于狮阵的组成,需队员三十六人、狮头六人、狮尾四人、狮旦一人、锣鼓手五人、丈二一人,再加督阵、教练等约需六、七十人。这对全村只有七十多户的乌竹林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村内从十六岁至六十岁的男人,除去当兵的与在学学生外,几乎是全村出动,甚至连外出就业的青年,都必须请假回来参予。其训练方式,为维持传统阵法,除部份拳术表演,偶而聘请教练外,均以上一代传下一代,老的带新的方式,完成世代的交替任务。而且为表慎终追远,不忘其本之精神,每次开馆,均需先至挖出狮阵之地点,去请狮祖监阵,拜祭太祖先师,后才正式开馆。    金狮阵之表演,除舞狮之外,余均与宋江阵大同小异。其演出方式由狮子带领拜神后,开四城门、十八般兵器表演、打空手拳,接着由狮子表演狮舔尾、狮翻身、煞狮、杀狮、狮旦表演等,最后是兵器对打与阵式演练。因为乌竹林金狮阵为西港香的开路先锋,在这种使命感之下,每次表演,全体队员莫不全力以赴。也由于开路先锋的身份特殊,因此在香科入醮前,过油时也列为第一优先,并接受礼炮欢迎。同时也是第一、二、三天负责千岁爷安座的唯一阵头,更是“请王”、“送王”中不可或缺的阵头。    刈香结束之后,这个狮头就被奉祀在广慈宫的内殿,留待下科香开刈前组阵训练之用,而于新狮头完成,开光使用之后火化,如此循环不息,科科不断。金狮阵在目前的庙会活动中,已成不可或缺的阵头,因此在县境内,也已发展为仅次于宋江阵的强大阵容。 乌竹林广慈宫所供奉之谢府元帅,与台南佳里外渡头厚德宫之谢府元帅(谢玄)是同一位神圣,圣诞日期皆为五月初四日,但两间庙宇并无任何牵连。在台南县西港地区所供奉之谢府元帅,大部分是分灵自外渡头厚德宫。
资料来源:        乌竹林广慈宫 乌竹林广慈宫金狮阵部落格 台南大学李淑玲硕士论文
附图:
(本文已被浏览 588 次)
|
|
|
|
|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
|
→ 发表我的评论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