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学习自考中文专业的 |
|
作者: 出处: 更新时间: 2005年06月19日 |
自考论坛者,互通有无,斟酌损益之地也。旁征短引,析所见之异同。先贤后辈,汇前辙并新意。然久于此游,觉功利之风日甚,进学之道愈哀。投机取巧之徒,徨而悦舌,钻营苟且之人,自喻不凡。故有些许闲陋之言不得不吐也。 昌黎有云:“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自考者学无师之嫡传,业唯试场可鉴。师即不存,学必守其道。道之既成,学亦必有获也。自学之道,执着案牍,青灯黄卷,仰纵横之遗风,拾古今之故业。学不厌其精,业不恶其琐。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胸怀百家史论,暮学胜晓。心念千年绝唱,与时俱进。进学之人不以钝为耻,自考之途岂因快乃闲?此修习汉文之道也。 分不求高,甲子之数足矣。速务须快,晨起夜竣为佳。非考必考者不修,非试必试者不记。考前挑灯数旬,临阵磨其红枪。试罢闭卷眺首,目盼名入黄榜。不顾鏊仓之丰,唯追铺张之势。纵诸科翩翩而过,所得之学何焉?似此等考生,未在少数。 学者非为入仕,因五斗无折。自考岂唯学历,故取巧不得。勤业思行,夯才识之根基。究学明理,开更进之坦途。 学海孤帆闻驼铃, 远游休要叹零丁。  但求胸臆三尺素,  不问尘俗万里行。  敬慕调元饱诗书, 岂效江郎尽才情。 便使自学千般苦,  须信天道必酬勤。  {学习方法} 首先,我是你的同道,不过专科还有五门没PASS。 其次,我认识爱好是学习的基础,耐性与专业并没多大关系,中文专业的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较差的。但只要你喜欢,就应该努力去学习。至少我到目前为止,觉得其乐无穷也。学习给学习者带来乐趣,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再次,我不知你的考试计划是如何安排的,我考试一般是一年四至五课,不走机会主义路线,保证100%的成功率。在自考中,这种高成功率对自信心与毅力有不小的推动作用。在PASS的同时,又留着点享受生活的时间。如果考得太快,学习的基础不见得很扎实,而且学习期间非常累。 我向你推荐我的学习方法。 一、每天固定学习时间,星期六和星期天给自己放假,遇到工作干扰原定学习时间时,用业余时间补上。一般情况下,我每天学习时间为一小时到二小时。 二、学以致用,加强巩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用各种方式,检验学习结果。如在古文选学习过程中,自己试着写几首近体诗。学古汉时,去网上找些文不加点的古文玩断句。 三、与他人合作。根据我的体会,如果别人给你出题,你不管是否答得上。所问到的题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象特别深。这好象在心理学里是有理论的(我不考这门:)) 四、循序渐进,求质弃速,合理安排。我有不少学友,考试采用机会主义路线,报四门,去考个三门,及格个两门,有时运气好也有四门全PASS的时候。这种考试方式效果并不好,学习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容易顾此失彼。我坚持少而精的态度,每次就是两门,在专科段,每次是一门文选课和一门理论课组合。这样在不同课程的转换中会有一种新鲜感。同时,自己分析课程顺序,如先考掉古文选再考古汉,古汉的难度就会明显降低,反之,则古汉难度不小。如果没考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去啃邓小平理论,后者里的一些哲学领域的知识点学起来就有点费力。
(本文已被浏览 2713 次)
|
|
|
|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
|
→ 发表我的评论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