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人之生由祖而父以至本身,人人都知有父有祖,但祖之上呢?追本求源,代代相传,但以年长日久,变革迁徙种种缘故,以至失传。 我支祖籍应天府上元县梧桐村竹子街朱雀桥边乌衣巷,有玉石碑坊为记。明朝前期,先祖谢飞鹏和永平侯谢成同赵氏之惠民为姻亲,被陷,得内宫姑妈密信,两姓于六月借玩龙为名,七月七日焚龙于河沙坝渡江南逃。追兵到河岸时,人已远去,只见龙架子,遂不追而返,因此相传本族为玩龙所救,而有“龙家子”之称。也有说应是“农家子”,则源系神农氏之后裔,农家子弟之故。但我族系南京祖藉,多年来以“南京族”为族名,据前辈口传,有祖辈会“打话”,具有独特服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国家批准,近似现云南之白族,遂并靠“白族”。谢、赵两姓七月七日焚龙于河沙坝渡江而逃,辗转奔波并逐渐分散各地定居不等。先祖飞鹏公率其直系到达黑羊大菁,落脚于进禄寺(今甲秀楼)附近,时寺内有一得道高僧,寿高百余,公偕赵晋谒见,蒙长老赐剃头刀一把,公禅机打动,遂于进禄寺削发修行。其子弟多居于南京街,我始祖政公弟兄六人“刚、政、勇、强、麟、定”居城外。据上辈口传,当时祖辈在除夕之夜打糯米粑遥祭故土时,因住房破烂,被猴进入而食,余者形如笔架,由此当时祖辈处境可见一斑。因生计艰难,弟兄遂商议分奔各地求生。长房刚公到黔西,三房勇公到四川,四房强公到平坝,五房麟公留居贵阳,政公率六房到平远(今贵州织金)。 公到平远后,初在桂果小马场落户,政公故后,其子峨公又迁到绮陌石猫猫旧院大坡上(黄泥坡),迁到绮陌瓦房寨、大寨头居住已经是匡公一代的事了。由于年代久远,仅靠历代口碑相传,详情已难深究,根据大山公碑记载,大山公故于“大清嘉庆九年(1805年〉”,上推到政公入织,历经六七代,约120—140年,即政公入织在1665——1685年(即康熙初期)前后。 政-峨-教—匡—聪之子梅贵,迁郎岱,现失联系; 政-峨-教—匡—明—生贵—大山—庭林之子魁七、魁九被苗人劫走时分别九岁和七岁,传说流落到安顺跳等场和福泉一带,现失联系; 政-峨-教—学之子小黑公因官司迁大定府牛场以朵,其后裔谢文光(小黑—阿二—元良—德照—文光)迁居纳雍大龙砂锅厂,现失联系; 为宗亲之情,完善我族支家谱,无论是政公之前,还是我等政公支系,可与政公十三世孙谢波13608528529联系
(本文已被浏览 953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