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然环境对肇庆人精神的影响(转贴——肇庆工商学院董事长 谢建平 ) |
|
作者:谢建平 出处: 更新时间: 2009年10月12日 |
缓缓东流的西江水,巍巍屹立的宋长城,清清可依的七星岩,浓浓绿意的鼎湖山…。 
   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十大风景名胜区,我们的家乡——肇庆。 
   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助于消除人的疲劳,缓解人的紧张状态;有助于安定的情绪,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于扩展人的兴趣爱好,增添人的生活乐趣;有助于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有助于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封闭、自足及其它一些负面影响。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下面笔者试着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自然环境对肇庆人精神的影响。 
一、  自然环境对肇庆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或者说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从单纯的理论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论、古代思想家们在宇宙、自然哲学以及认识论方面的争论都与这个基本问题有关。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本来是动物中的一种,是地球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不可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生存的,应该而且必须与自然界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的关系。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哲学中这种“天人合一”思想与强调人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关系的观念影响,肇庆人对于向他们提供生存空间和衣食来源的自然界十分尊重,在农村中对山神、土地、龙王等自然界代表的崇拜表现尤为突出,人们的思想传统、守旧,难以接受新的观念与新的潮流。因此,肇庆人的生活方式是以安而居,不愿接受新型的生活方式。 
二、 自然环境对肇庆文化的影响 
    特定的地域产生特定的文化,客观存在决定着人们意识的形成。肇庆特有的山水在历史上造就了砚台文化、书法文化、茶文化、戏剧文化等等,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而且这些文化的沉淀,影响和推动着肇庆历史的辉煌发展。同时,也造就了固定自封,夜郎自大,骄傲自满等情绪的产生,很少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精髓。在教育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按道理来讲:肇庆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很适宜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应该建成教育强市,产生几所全省乃至全国有名气的大、中、小学校,而事实上肇庆的教育并不是很强,特别是民办教育这一块,学校很多,成规模的很少。这对于肇庆人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三、自然环境对肇庆旅游业的影响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给予肇庆旅游业无与伦比的先天条件,这应该是肇庆人的骄傲。七星岩、鼎湖山、龙母庙、“小桂林”、生态园……,这些既成为肇庆人的物质支撑,也成为肇庆人的精神支柱。但是肇庆旅游业的发展与全国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相比还是滞后,交通的不发达、服务产业的不相匹配、人们环保意识的落后都是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想大力发展肇庆旅游业,政府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从硬件上与服务上配套。尤为重要的是,每一个肇庆人都必须树立为旅游者服务的思想,让旅游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四、自然环境对肇庆政府政策法规形成的影响 
   历届政府充分利用肇庆天然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这种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但还需要有“大旅游观”,即加强服务的思想。新一届政府确定了以旅游资源为先机,吸引投资,发展工业的思路应该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是符合时代的抉择。肇庆在历史上有过经济鼎盛的时期,但目前却落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何在?主要就在于工业的不发达。一个地区经济繁荣,不可能依靠单一的经济支柱。从肇庆来讲,依托自然资源的优势,旅游业、工业、农业、副业共同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构筑经济框架,再次崛起的时日不会太远。 
   总之,天赐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肇庆人文明、平稳、忠厚的文化底蕴和性情,但同时也培养了小富即安、不求上进的惰性,缺乏创新,保守中庸的思想成为主流。
 
(本文已被浏览 1043 次)
|
|
|
|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50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
|
→ 发表我的评论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 |
|
|
|
|
| | | |
|